- 刘永厚;郑双;
每一个历史时期官场流行的称呼模式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这一时期的政治生态,然而近年来学术界对国内公务员群体的称呼模式关注较少。研究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法,从称呼语的使用频率、受欢迎程度、称呼语选用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调查了北京地区36家党政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的称呼现状,发现其四大称呼特征:职衔类称呼语大肆盛行,拟亲属称呼语举足轻重,同志类称呼语风光不再,"老板、老大、总管"几个庸俗通称并未泛滥。称呼语的规范应该成为语言规划的重要内容,文章提倡上下级之间践行民主平等的称谓观,减少职衔类称呼语的非对称使用,鼓励相互使用平等型姓名类称呼语。
2017年03期 v.33;No.122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2 ] |[引用频次:3 ] - 周红红;郭小洁;
文章总结分析《红楼梦》人物对话中指称第三方时人称视点选择的类型,发现人们在指称第三方时对人称视点是有所选择而不是随意的;对其选择机制,"亲疏原则"和"地位原则"的解释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两原则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是自相矛盾的,且《红楼梦》中有许多违反其中一条原则或者不符合两条原则管辖的例证;比上述两原则更具解释力的是人称指示的特征,包括指称的"自我中心性"和指示映射所产生的"语用移情"和"语用离情"。
2017年03期 v.33;No.122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2 ] |[引用频次:4 ] - 杨勇;
"蓝精灵体"是借助电影《蓝精灵》而在网络上兴起的一种新的网络流行语体,它利用"蓝精灵之歌"的模板,改填他词,旧调新曲,新鲜有趣,在网络上流传甚广,有职业版、地域版、校园版、星座版等多种变体,"蓝精灵体"的迅速蹿红,是语体本身的内在特征和社会、文化、大众心理等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意义和价值上来说,"蓝精灵体"职业版主要反映的是某一特定群体一种高压低薪,苦闷压抑的生存状况,也反映出广大的工薪阶层以苦为乐,苦中求乐的乐观精神。"蓝精灵体"是网民的自娱自乐,同时,通过自嘲和嘲他,"蓝精灵体"在一定程度上宣泄了郁积的苦闷情绪,有利于自我减压,舒缓了社会矛盾。
2017年03期 v.33;No.122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6 ] |[引用频次:2 ] - 李英姿;
我国自古便重视语言规范问题,语言规范观随着时代的不同,强调的重点也不同。传统的雅正观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新中国成立后代之以纯洁观,现在则出现了和谐观。文章试图梳理中国语言规范观的发展历程并加以分析其不同,探讨语言规范观变化的原因,和谐语言规范观对构建和谐语言社会的意义等。
2017年03期 v.33;No.122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62 ] |[引用频次:5 ] - 党静鹏;
文章在大规模语料库的基础上,对字母词在文本中呈现的多样态语形及其历时变化进行描写,并探讨其背后的机制与动因。文章认为字母词使用多种标义手段造成文本中字母词呈现出多样态语形,标义手段的使用能够为字母词提示部分或全部语义信息,是解决语义理解困难的有效手段。对标义手段使用情况进行的历时考察表明,在"省力原则"的驱动下,标义手段的使用频率在总体上呈现出随字母词使用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的趋势。文章还简要讨论了普通外来词使用标义手段的现象。
2017年03期 v.33;No.122 2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4 ] |[引用频次:6 ] - 张瑞杰;何伟;
随着国内外社会对环境问题日益关注,环境传播这一跨学科研究领域的学术意义与日俱增。目前国内对环境传播的研究还处于学习和总结国外理论研究的初级阶段,需要更多学者投入环境传播理论发展和环境传播实践中去。文章认为环境传播领域最新力作《环境传播:教学与实践》以转化式教学思想为指导,提供了环境传播领域最新教学法和实践途径,使环境传播教学者和学习者都转变为环境传播实践者。从理论研究转向实践行动代表了国际环境传播研究的新方向和新视角,值得在国内学术界进行推广和尝试。
2017年03期 v.33;No.122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34 ] |[引用频次: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