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_功能语言学

  • “拟象性”译名“提要”——漫谈术语的翻译

    周流溪;

    文章论术语(主要是语言学术语)的翻译,提出:翻译时要有术语学眼光,要考虑术语的科学性、系统性并兼顾学科之间的联系,还应重视善用汉语本土资源创造最确切的译名。文中以"言语"、"拟象性"及符号学和哲学等的一些术语为例详细阐明了上述观点。

    2017年04期 v.33;No.123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7 ] |[引用频次:4 ]
  • 名词短语、物体及知识组织

    林允清;

    我们知识中的很大一部分是关于物体的知识。我们用名词短语来指代物体,它们在我们的语言交流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文章将探讨两个问题,即(1)名词短语与物体之间的关系,与(2)物体与知识组织之间的关系。此外,文章还将初步讨论量词问题以及用自然语言进行知识表现和推理方面的问题。

    2017年04期 v.33;No.123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3 ] |[引用频次:1 ]
  • 体验现实主义:理论争议和挑战

    王馥芳;

    自从体验现实主义作为认知语言学的直接哲学基础提出以来,其争议不断并面临诸多理论挑战是不争的事实。文章主要在探讨体验现实主义的缘起及其哲学立场的基础上,通过考察学界针对体验现实主义所作的理论批评、认知语言学者作出的相应理论回应以及体验现实主义的理论争议焦点,指出体验现实主义在理论建构层面所遭遇的理论问题和挑战。虽然体验现实主义目前并未成为主流的哲学理论,其与西方分析哲学的角力还有待进一步检验。但毋庸置疑体验现实主义是一个有着可信实证证据基础的理论假说,也是一个有效的意义哲学理论,有效解决了理智和意义的体验性本原问题。

    2017年04期 v.33;No.123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95 ] |[引用频次:8 ]
  • 从语言游戏论看二语词汇习得过程中的语言迁移现象

    国防;陈秀英;

    文章以语言游戏论的"家族相似性"和"意义即使用"为理据,阐释了二语词汇习得过程中的语言正、负迁移现象。研究表明,语言正迁移是由于语言游戏之间存在家族相似性,而语言负迁移现象的存在是因为所有的语言游戏之间虽存在家族相似性,但这种相似性下仍有差异存在;语言的意义按照规则在使用中得以体现,在二语词汇习得过程中,语言迁移的产生是由于母语与二语所处的生活形式发生变化引起语言游戏规则的改变,进而导致语言规则和使用的变化,亦即语言意义的不同。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对词汇迁移现象进行分类总结,理解其本质,提倡利用语境进行二语词汇教学,使学生形成自然的英语表达习惯。

    2017年04期 v.33;No.123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59 ] |[引用频次:5 ]
  • 基于语料库比较规则竞争模型和单词规则模型

    赵亮;

    在语言习得领域,动词习得一直是备受争议的关键问题之一,尤其是英语动词过去式的习得机制。Yang提出的规则竞争模型(Rules and Competition Model)和Pinker提出的单词规则模型(Words and Rules Model)是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理论模型。文章分析了这两个理论模型的基本原理和习得机制,比较其异同点,并通过CHILDES语料库中儿童语言习得的真实语料来验证其解释力。结果显示:规则竞争模型更好地解释了输入频率的作用、动词和过去式的相似性和过度规则化错误;而单词竞争模型在解释不规则动词过去式成因方面表现得更好。

    2017年04期 v.33;No.123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2 ] |[引用频次:0 ]
  • 生态语言学的兴起与多样化发展:“第一届中国生态语言学战略发展研讨会”综述

    魏榕;何伟;

    文章介绍了于2017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生态语言学战略发展研讨会"。文章阐述了大会的两个主题:"生态语言学"学术会议和"中国生态语言学研究会"成立会议。学术会议包含四个主旨发言,将对国内生态语言学的发展起到引导作用;"中国生态语言学研究会"的成立对于生态语言学在中国甚至在全世界的发展,都会发挥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7年04期 v.33;No.123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44 ] |[引用频次:17 ]

专题研究_口述史

  • 20世纪80年代的诗与情怀——由诗人海子的回望说起

    于慈江;李北葵;

    上个世纪80年代,是被称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黄金年代。观照中国当代诗歌史的"后三十年",也是在论争、批评、接受、传播中,发生着、衍变着…。"80年代",无疑是带有"纪念性"的。回望之中,尊重所有人的历史感受和成长记忆,才是符合当时诗歌生态,而历史的丰富性、复杂性,其况味也在其中了。

    2017年04期 v.33;No.123 4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42 ] |[引用频次:6 ]

专题研究_社会调查与研究

  • 网络谣言治理路径探究——基于2007年以来的数据分析

    刘莉;冯君颢;

    随着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手机第三方应用软件迅猛增长。这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网络谣言就是其中的一方面。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紧密相连,网络谣言能够带来经济损失、威胁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甚至严重的会扰乱社会秩序、威胁公共安全。基于此种情况,必须采取相关措施对其进行治理。文章对中国现阶段网络谣言治理的成效与法律法规进行分析,借鉴国外治理经验对中国现阶段网络谣言治理中仍然存在的问题提出治理对策。

    2017年04期 v.33;No.123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63 ] |[引用频次:13 ]

读书与研究

  • 小说话语与法学视野——以莫言两篇小说中的公共领域问题书写为例

    张灵;罗欣;

    小说是善于整体性地反映整个社会生活的,它与抒情为主的诗歌或者散文不一样。现代社会,尤其是中国这样的社会生活环境下,一个小说家如果回避了政治,那他的作品肯定是苍白无力的,一个作品想要有分量肯定回避不了政治问题。莫言的作品里充满了政治的各种书写。《飞鸟》这篇看起来荒怪陆离的小说体现了莫言对人性的底线的一种非常微妙且通透的把握;蕴含着巨大的弗洛依德主义的魅力的同时也对政治和社会运转机制中的内在力量的多元性给予暗示,这些文字中包含着对某些被人们忽略的生活真谛的洞察。《牛》则生动揭示了我们公共领域中长期存在的不同主体间关系不平等的问题。《牛》呈现了中国公共领域文化中的最致命的病症所在,给我们理解中国社会治理问题以颇多启发。今天,要想理解好小说话语,常常需要一定的法学素养与视野。(1)

    2017年04期 v.33;No.123 69-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1 ] |[引用频次:1 ]
  • 试论《四库全书》库本提要之价值——以《文溯阁四库全书提要·易类》为例

    赵继宁;

    学界对《四库全书》库本提要的价值讨论不多,估价不足。笔者以金毓黼先生所编《文溯阁四库全书提要·易类》为例,参以文渊阁、文津阁库本提要,与浙本、殿本《四库全书总目》进行比勘后认为,库本提要自有其独特价值,一是可证《总目》等诸本提要之误,二是可补诸本提要之缺失。

    2017年04期 v.33;No.123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22 ] |[引用频次:0 ]

学术争鸣与批评

  • “泰而不骄”中的“泰”词义考证

    郑妞;陈雲;

    《论语·子路》篇中"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中"泰"字的词义存在一些争议,文章在传统训诂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语言学的方法考察了"泰"在同时期文献中的词义,并通过句式中词义间的关联确定"泰"是一个褒义词,表示"安详舒泰"。

    2017年04期 v.33;No.123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22 ] |[引用频次:1 ]

文艺学

  • 中国百年文学人类学研究的精神谱系

    蔡熙;

    文学人类学于20世纪初乘西学东渐之风登陆中国,至今已经走过百余年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二个时期,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文学人类学研究和新中国成立之后文学人类学研究的复兴。中国百余年的文学人类学研究有一条一以贯之的线索,那就是致力于文学人类学的本土化,即用西方的人类学理论和方法来解释中国文学中的具体问题,并构建出自己的理论话语体系,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研究理路。

    2017年04期 v.33;No.123 8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29 ] |[引用频次:8 ]

政治学

  • 马克思学说初入中国的三个问题

    颜德如;曾子洋;

    学界对于马克思学说初入中国的争议集中表现为:中国社会何时知道马克思及其学说?中国人中谁最早宣传马克思?据笔者所见:中国社会知道马克思及其学说当在1898年,而且可以肯定地说,是20世纪初活跃在日本的中国人最早宣传了马克思。马克思学说早期引介详略有别、深浅不一,除了应当尊重思想学说早期传播的本来面貌外,一方面不可以今时的条件、水平去测量和考察它们,另一方面也不可以后见之明和某种价值立场去任意褒贬、审判它们。经过初期传播之积累的马克思学说,是随着十月革命的炮响以及劳工政治的兴起,由积微而成著的。

    2017年04期 v.33;No.123 95-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61 ] |[引用频次:0 ]
  • “红”与“绿”之间:印度纳萨尔问题的解决之道

    王晴锋;

    印度政府与纳萨尔派之间的冲突已长达近半个世纪,它涉及革命与发展、反叛与镇压、变革与维稳等对立命题,这也是很多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红"与"绿"的矛盾。印度政府主要采取军事手段遏制纳萨尔运动,不断加大军事财政投入、强化国家安全部队并利用私人武装等。地方政府在反纳萨尔实践中采用的军事组织和策略主要有"灰狗"组织、"和平行动"、"特殊警察"以及伪遭遇战等。军事遏制策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印度社会的结构性问题,它未能彻底根除纳萨尔暴力。纳萨尔运动有着深刻的社会和政治根源,它在本质上是一场基于意识形态的革命运动。

    2017年04期 v.33;No.123 101-10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5 ] |[引用频次:1 ]

管理学 经济学

  • 关于产学研一体化的问题——以“运10”为例的分析

    钱振华;何晓晴;

    当代产学研一体化是科研成果转化的必然要求。"运10"是新中国的一项重大技术攻关项目,"运10"在20世纪70到80年代开始立项研制,仅比"空中客车A300"晚两年,比"波音707"晚十多年。而如今"空客"与"波音"相抗衡,两者垄断了世界航空业,成功实现了产学研一体化的转化,而"运10"项目却在社会转型时期中止了。本文以"运10"为例,分析产学研一体化的体制壁垒,厘清影响产学研一体化的社会障碍,为国内高技术产业化道路提供反思和启示。

    2017年04期 v.33;No.123 107-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92 ] |[引用频次:2 ]

教育学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正>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创刊,历经《北京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理论纵横》等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现为双月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3975/C,国际标准连续刊号ISSN1008-2689。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作为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始

    2017年04期 v.33;No.123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7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